
号称为巴勒斯坦人民自由而战、此次突袭行动的策划组织--哈马斯,究竟是什么来头,敢公然向号称“中东小霸王”的以色列动手?
哈马斯诞生的背景
很长一段时间内,巴以问题也被大家习惯性地当作中东问题的核心,由巴以问题引出的阿拉伯-以色列矛盾更被视为中东地区的根本性矛盾。
因为长期遭到以色列军事袭击,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巴勒斯坦人看路过的以色列人不爽掏出“管制刀具”甚至热武器来上一下的事情,那都是常态。
大家都知道,不解决巴以问题,中东就不得安宁。但大家也都明白,这问题没法解决。
在巴以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的情况下,哈马斯的诞生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其实说到底,让哈马斯和以色列争得你死我活的还是领土主权的问题。
二战后在德国纳粹种族屠杀刺激下,犹太复国主义者们想要在原来阿拉伯人占领的约旦河西部即原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以此庇护全世界的犹太人。
在数次犹太人“回归浪潮”之后,大量犹太人移民至约旦河西部。到了1940年,约旦河西部的犹太人暴增至当地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可问题地是人家的,当地阿拉伯人顿时不乐意了,双方爆发激烈冲突。
随后联合国出来调解了,一番操作下,把巴勒斯坦地区55%的地分给了犹太,人口占2/3的阿拉伯人反而只获得了45%的领土,阿拉伯人当然不同意了。
1948年,犹太人宣布以色列建国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其宣战,哪曾想,以色列一挑五也不落下风。
反而让以色列通过残酷的军事手段,一点点蚕食下原属于巴勒斯坦的领土,每占领一片领土后,就把当地的阿拉伯人驱逐出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屈辱,哪里就有斗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就诞生于在这个大背景下。
哈马斯创始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被以色列铁军拔除的近500个巴勒斯坦人居住地中,其中就包括他出生的村子。
尚还年幼的亚辛被迫成为了无家可归的难民,当时和他一样的巴勒斯坦难民数量有75万人之多。
亚辛的父母带着亚辛同一部分难民辗转之下来到了以色列军事占领和封锁的加沙地区。
以色列施加给加沙巴勒斯坦人的剥削与迫害行为,对于我们而言是历史,但是对于亚辛而言却是亲身经历。
12岁那年,亚辛在和朋友摔跤时弄伤脊椎,自此瘫痪,被迫终生与轮椅为伴。
尽管身有残疾,但成年后的亚辛在加沙地区长期从事宗教宣传和扶贫济困的宗教福利活动,并逐渐积累名望,备受当地巴勒斯坦人爱戴,被人们尊称为“谢赫”。
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卡车冲撞进“加伯利亚难民营”,压死4名巴勒斯坦人,将巴勒斯坦人积累已久的愤怒点燃,暴动迅速蔓延到整个加沙、乃至约旦河西岸等巴勒斯坦人主要聚居地。
亚辛和其他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就此下定决心要带领巴勒斯坦解放以色列占领下的巴勒斯坦,在包含今日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
哈马斯,又称伊斯兰联合抵抗运动,自此成立。
“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成为了哈马斯组织一开始所从事的斗争的目标。
哈马斯和法塔赫的纠葛
在整体架构上,哈马斯统其他武装组织基本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按照《哈马斯宪章》规定,“协商会议”是哈马斯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关。
为了防止遭到以色列的暗杀,哈马斯领导班子十分谨慎,基本长期藏匿于加沙和约旦河西部占领区之外的各个地区,定期利用经过严格加密的通讯手段互相联系,协商决议哈马斯的未来前进方向。
也正是其严格的保密流程,也让强大的以色列安全情报部门对此次“阿克萨洪水行动”几乎毫不知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哈马斯最高决策机关下面下辖五大职能机关:
有负责资金筹措、新兵招募的的基层机构——达瓦赫;
负责宣传、新闻发布的出版机构——阿拉姆;
还有负责收集以色列等相关对手情报的安全部门——阿门;
领导和组织运动的暴力机构——大起义;
以及其自己的军事组织——卡桑旅。
值得一提的是,卡桑旅的名字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反对英国统治的著名巴勒斯坦烈士阿兹丁·卡桑。
哈马斯坚持“抵抗和圣战”才是巴勒斯坦获得解放和独立的唯一出路,反对和谈,主张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巴勒斯坦的问题。
因此在成立后,战斗作风也非常激进,多次策划针对以色列军队的自杀式袭击。
